历史上留下功名的英雄豪杰的身世之谜是无法解释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历史背景无不折射出历史赋予的使命。
不过这些英雄豪杰都也通过了自身的努力,读圣人之书而获得的灵性之气,相比较如果说在一个读书无用的时代,或者说选错了读书的方向,没有一点用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秀才遇到兵有礼说不清,也就没施展才能的余地了。
有些年代崇尚学风,营造了那样的环境与氛围,愿意读书的人会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去潜心地学习某些领域的知识。
然而耍嘴皮子的人,天生就有敏捷敏感的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能够把活人说成死人,把死人说成活人的本领。时代的发展也许需要这样的人来达到人尽其才,各种领域里的事都需要创造性的人,而不是守旧的思想,这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各个时代都会出现人才,文武双全的人层出不穷。这些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这些英雄人物有着同等的经历就是喜欢读书,这些人的读书方式方法总是有些不同之处,读书为己所用的实用学。
而我不是。我读闲书用来消遣,完全是自我兴趣爱好。阅读是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人生价值的,从借鉴和阅读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回到家总是要把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的习惯,铺开稿纸会思绪万千,有时候也被某些事蛊惑的心潮澎湃,一时激动的豪情满怀。纸上却流露出自我的心情,无法产生逻辑思维的书写。
这是一个坏毛病,书写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当我开始练习写的时候,总是有忘乎所以的习惯,这种习惯近似于急迫的感觉忘记了章式。只写心情与心境,不知道如何按格式去写,如何布局,统筹兼顾的写。
前一阵子曾写过往事的回忆,没有按照顺序写,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符合现代读书人的思维,人们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为了提高自己的认识理解人与社会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我真的还需要实践,光有理论上的知识还不能构成人生的最高的境界。
陶冶情操,会使人改变旧的人性的恶与懒惰。书是思想的精髓,涉猎者可以让心灵得到升华,一个人的作为与思想会在写作中暴露无遗,也是写作者的本意,这点无可厚非,每一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心灵与思想的境界的。而我的写,只是日记式的写心态与心情,为写的圆满我经过长期的书写训练。
我受到了主观能动性兴趣的驱使,才一直坚持下来,投入情感与时间的精力,而让我不得其门而入变得孤独了,这种生活方式,让我不适应了一阵,熟悉了一个阶段,也就慢慢地接受了。
我这人平时不善于思考问题,只在写的活动中才能够静下来思考,于是养成了写随笔的跳跃式的思维,符合心路而不符合写作的实际要求,长期的磨砺,养成的习惯思维,所以写的思维逻辑不严谨,也没构成缜密的衔接关系。
我知道我需要改变这样的写作方式,不知道如何下手,进一步改正和训练写作,列出条款围绕题目展开写,还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写。
第 104 章
一百零四、读书才晓得义理
我养成了写一写停一停,才思枯竭了,就去找源泉,去读些书开阔眼界与思路,通过了阅读不仅有了感受,也有了写作的源泉,所以我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近期读过了些国学之类的书,读到了:五十知天命这样的语句。令我感受颇深,情绪受到了影响,颇有些自我意识感受上的悲观,因为我也快要到这样的年龄了,孔老夫子的学问学说思想充满了深奥的道理,是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
圣人讲述着社会的礼仪道德观念来规范社会。孔夫子本人的人生经历,按照现代人的择业观:圣人三十创业,创立了私人学校,就已经立业于教育。而他老人家的成功之路是在于人不分贵贱在一个学校读书,开创了历史先河教育理念,先进于时代,甚至于超越了时空观,让后人效仿。
圣人又提倡因材施教,又具体化了教育方法,很深人类的欢迎。孔夫子的主张,是教化于民众,让人懂得礼义廉耻来把人与兽区分开来,形象地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解释。人不懂得廉耻,怎么可以做人做事,为国家效力呢?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衡量和考虑问题。同时圣人认为人是有区别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应该分为三六九等,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呢?提出了君与臣,父与子,夫妻等的从属关系学,在社会的活动中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让人和社会应该去遵循这些关系与规律。
不过孔夫子也提倡凭借能力吃饭的问题,天命所授予的地位是不可以改变的,说天命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的能力是不可以改变现状的学说。
孔夫子自创立私塾,开始了一次人生旅行,带着自己的团队,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时光中,没有得到官位,最终放弃了为民的那种主张,回到了家乡继续他的学问。
如作为凡夫俗子,应该遵循天命,出生的地位、环境条件高贵卑贱
喜欢拾掇的见闻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