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六卷进入仕途]
第219节初显身手06
艾建明三位老领导为杜秀青从藕西村带来了利好消息。
藕西村有吴永进这样有思想的年轻人,村民的选举和自治就很有希望。
杜秀青决定,尽快和吴永进接触一下,亲自摸摸他的底,再来研究布置藕西村的选举一事。
见到吴永进后,杜秀青更加坚定了藕西村选举一事的信心。
吴永进的谈吐和思维,根本不像一个农民,而更像一位知识分子,只是寓居在农村这个狭窄的天地里,不然,一定会大有作为。
杜秀青侧面打听了一下吴永进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曾经在广东打工多年的年轻人,从普通的工人干到了车间管理层,去年却坚决辞掉了工作,返回家里,为的是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比较好的教育,不再过着那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所以两夫妻都回来了,目前正在着手办一个眼镜加工厂。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应该选出来的农村带头人,有知识有文化还有在外工作的经验,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和吴永进面谈之后,杜秀青召开镇党委会议,决定由徐文娟和沈运达先到藕西村去做选举前的动员工作,把镇政府关于藕西村村民选举的精神传达到每个农户家中,村前村后张贴通知,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进来。另外,给在外打工的藕西村村民发邀请信,邀请这些人也回来参加村里的选举,行使国家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样的宣传动员之后,村民可以自行到选举领导小组报名参加竞选。徐文娟是小组的负责人,专门驻点在藕西村,接受村民报名竞选。
令杜秀青没有想到的是,向藕西村在外工作人员发出去的信函,还真的召回了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家参加村民选举。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往年的村民选举,似乎没有人来关心这个事情,选与不选,大家觉得都是那么回事。现在大家的热情已经调动起来了,参与选举和竞选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充分显示了村民对这届镇领导班子的信任,对这次选举的重视。
杜秀青看到这样的反馈,自然是喜上眉梢,但是她也隐隐有些担忧,怕节外生枝。
她把自己预设的方案,打电话和黄钟明进行了交流。
黄钟明说:“这是个很好的尝试,你大胆去干,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波折,但是,只要你坚定方向,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什么干扰,你直接告诉我,我会给你掌舵,不要有后顾之忧。”
黄钟明的话无疑给了杜秀青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她信心满满地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出发。
一周后,徐文娟把藕西村报名参加竞选的名单拿给杜秀青。村民们的参选热情更是表现无余,报名参选的竟然多达50多名。而这里面,居然也有吴要名的名字。
经历了上次的事情后,吴要名在村里的形象已经彻底垮了,村民们对他都恨得咬牙切齿的,他自己应该也清楚,参加竞选的结果就是失败,那为什么还要参加?为了搏一搏?挽回自己一点颜面?还是想通过其他渠道,从中搅局?这些似乎都有可能。
这个吴要名,一定不是来瞎凑热闹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杜秀青召集马明桥、徐文娟、沈运达、俞敏河和毛利贵来开党委会,研究藕西村选举的具体事情。
杜秀青说:“这段时间辛苦了文娟和运达,在藕西村做了大量的工作,调动了村民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热情,目前来看,总体的势头是很好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局,藕西村经历了和镇政府的一个激烈对抗,从开始的完全对峙状态到现在对政府的基本相信,这是一个了不起大转变。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老百姓拥护的事情,我们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老百姓反对的事情,我们要强硬去做,那么往往就适得其反,伤害干群关系。藕西村的事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和教训,希望这次的村民选举,也同样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文娟和运达在村里了解的情况比较具体,你们两位来讲讲吧。”
徐文娟看了看沈运达,似乎是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徐文娟开始说话了:“藕西村是个大村,一千多户,四千多人口,目前在村里的有三千多人,一千多人外出务工。是我们平安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根据我们这些日子和村民们的接触,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关于税收重的问题,老百姓有这样的谚语:“头税(农业税)轻,二税(提留统筹)重,三税(集资摊派)是个无底洞”。吴要名是以前镇里制定的村委会主任,只会为镇里卖命,根本不会为他们考虑,他们说这个农业税,就是因为村委会和镇里年年加码,导致他们的税赋极其繁重,光是这三年,乡村提留这一块,就多加了三成,现在平均每亩的农业税和乡村提留加起来,一年收缴两次,每亩高达240多块钱,一个普通的家庭,人均不到一亩地,全家三四亩地,光上交这些税赋就要七八百元,种田不仅没有收成,而是完全倒贴,他们说这样下去,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以后田地就要抛荒,因为根本种不起,可是抛荒也要交税,所以他们就无法容忍了,加上镇干部收税的态度粗暴,点燃这个积蓄已久的炸弹。他们还怀疑,这个农业税和乡村提留,吴要名他们可能有重复收取,不然不可能这么重,所以他们希望,
喜欢女县委书记香艳官路:权色漩涡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