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文化产业
王静辉说道:“我是个读书人,但我也是个商人,商人做生意要谋取利益这是肯定的,不过我王静辉所做的生意可不是光是看着眼前利益的生意,有些生意要有远大的眼光,甚至是要做三百年的生意!”
说道这里,同坐的三个大文豪也被王静辉的言论震撼了:三百年的生意?!就凭给人出书?!
现在欧阳修、司马光和苏轼脸上的表情十分可笑,但王静辉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笑话他们,于是就慢慢解释:“各位先生,我刚才所说的商务印书馆的新式印刷技术可以降低书籍的售价,这可以保证我所印刷出来的书籍要比市面上的书籍便宜,可以说只要一个人想买书,只用花费一百文钱就可以买到。为了不破坏书市现在的平衡,像《论语》等大宗常用书籍就不能再降价了,否则我大宋的书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会有很多人为此失去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样就不好了,我也正在想办法即降低书籍的售价,让想读书的人受益,而又不会对其他商家造成冲击办法,所以这种售价只有一百文的书籍只能是商务印书馆刊印文人优秀作品的书籍。在这种书籍上的盈利会有每本二十文左右,我用这笔利润来支持资助文人继续写书、出书。”
说完王静辉喝了一口茶补充的说道:“对于这种书籍,其内容由于是经过严格评审过关后的优秀作品,所以大家都很认同它的质量,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只要是大宋的文人士子肯定会对其追捧,我们不难想象其销量也是不会差的,至少也能够维持这件事不断的循环下去。这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正如我前面说过的,这也只是眼前的利益,其中除了印刷成本外,我不会在这上面赚取一文钱的利润,这一百文钱一本的单价也是商务印书馆所能够承担的底线,但更重要是这件事能够弘扬我大宋的文治,更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
欧阳修三人虽然不懂商业,但显然被王静辉的话勾起了瘾头,司马光问道:“改之,你的意思我们也明白了,你是说单单靠出版这些廉价书籍就能够保证此事长期开展下去吗?你所说的文化产业又是什么意思?”
王静辉回答道:“司马先生说得完全正确,我想此事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商务印书馆也不打算在这上面赚钱,所以单靠廉价出售书籍不仅可以保本,还可以支付作者的辛勤劳动,其润笔费用也可以让家境贫寒的士子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即便出现了最坏的状态,我想其亏损的缺口也不会太大,以商务印书馆的实力也可以承受的起。至于司马先生问的什么是‘文化产业’,这个解释就比较复杂了,我也是刚刚有一个大致的想法,远远还没有成熟,简单的来说,‘文化产业’就是用商业的手法来促进文化的繁荣。”
其实王静辉哪知道什么叫“文化产业”啊,他也是说漏了嘴,不过好在他虽然不像后世文化商人那么厉害,但也多多少少对此有些了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空白等待着人们去填写,对于王静辉来说,他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对一些事情也只是知道点皮毛,但这也足够了,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比他更加专业的人了。他在原来那个时空虽然是一个医生不是一个商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最伟大的商人。
欧阳修听了王静辉的解释后,稍微有些皱眉头,问道:“改之,难不成这道德文章也可以像做生意那样贩卖?”
王静辉听了欧阳修的话后,才意识到在这些大文豪的骨子里面是极其鄙视商人这一行当的,若不是自己在汴都广有才名,可能自己再富有,他们对自己也是不屑一顾的,这可能就是他们文人那些所谓的“志气”了吧。不过虽然这些文豪很看不起商人,王静辉也并不排斥他们,与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御用文人”相比,他更喜欢这些名垂千古真正的文豪,他不能要求这些从小就接受“忠君”思想的文豪具有人人平等的观念,但他非常欣赏他们的风骨。
王静辉笑着问欧阳修:“欧阳先生,学生想斗胆向你问个问题:假设一个贫困的饱学之士,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赏识,自己著书立说,却没有钱来将他的书出版让人得以认识到他的才学,你说他生前的学说能够传播的范围有多大?”
欧阳修听后默然了,但他还是说道:“照改之这么说,那个饱学之士的学说当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我大宋向来注重文治,民间如果有才学之士都会受到朝廷的招揽,当不会有漏才之事。”
王静辉说道:“我大宋确实对民间有才之士很注重,欧阳老师这么说也没有错,但欧阳老师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让商人来介入其间参加这项运作,让商人和文人之间都能得到实惠,商人可以从中获取他们认可的利润,而文人可以让自己的学说更快的流传,从而让他的才能更快的被朝廷发现,不要等到一个才子虚耗了大好青春,等到他七老八十才被朝廷所招揽。其实学生在文化产业这件事上也只是有个大致的想法而已,而我授意商务印书馆冒着以保本甚至是亏本儿的风险来支持文人出版优秀的作品也只是想在这方面进行先期的实验。当然在这方面如果说我没有私心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我现在不赚钱甚至是赔本,但我相信如果此事一旦上了良性轨道后,商务印书馆就是文化产业的开拓者,我赚取的利润不但会
喜欢宋风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