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来,彭荣曾经以一己之力铲除了袁奇主力,并且令满清兵不血刃地收复江西全境,甚至差一点儿还把接替袁奇的高进逼得走投无路。
假如不是后来高进收缩兵力以地形苦苦支持,又得到了四川那边白莲教的帮助,也许早就被满清给一口气灭掉了。
可以说,彭荣是当时的“大功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事后,清廷着实犒赏了彭荣一番,可令彭荣失望的是,他做下如此大事却得到的赏赐却并不多,除了一些黄白之物外,对于彭荣心中最为期待的官职,清廷仅只给了他一个区区六品主事的头衔,然后把他丢在京中刑部就不管不顾了。
刑部的六品主事,这官职在常人眼里似乎不错,可要相比彭荣的功劳而言却是不值一提。
要知道,周忠良投清后得的可是子爵爵位再加布政使的高位,就连跟随周忠良一起背叛袁奇的那些人个个官职也不低。可作为功臣的彭荣担惊受怕劳心劳力,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费尽心机劝得周忠良反叛袁奇,使清廷直接去了心中大患反而只捞了这么一点好处,这让彭荣心中极为不忿。
对此,彭荣对于清廷极为不满,一肚子的牢骚不说,再加上他这个区区刑部六品主事在四品多如狗,红顶子满地走的京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要权没权,要钱没钱,除了一个官身再加些普通俸禄之外一无是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荣心中的怨气更甚,之后因为一件事更同上官争论起来,大气之下的彭荣索性一狠心就丢了官位直接离开了京城,随后南下跑到湖南投靠了亲朋好友。
到了湖南不久,明军就开始大肆反攻,各地的清军在几场大败后接连丢失地盘。这时候,嗅觉敏锐的彭荣觉得这天下似乎要有大变,而恰恰这时明军开始进攻江西,在江西的周忠良畏敌似虎,在还未开战之前就借巡视之由狼狈而逃。
当初从京城弃官的彭荣得知此事后长叹一声,原本他是可以去江西投靠周忠良的,之所谓未去江西而是去了湖南,这是因为彭荣对于周忠良这位“好友”所知甚深。
他非常清楚周忠良是什么货色,好谋而无断,又贪生怕死,再加上性格上的缺陷,他知道周忠良并非什么好主,投靠于他非但没有什么前途,反而会惹上些祸事。
亏得自己没去江西,眼下周忠良连同明军交战的勇气都无就弃城而走,其败亡之日可想而知。
之后的事情的确如彭荣所预料,周忠良最终兵败被擒,而这时候,彭荣也为自己找了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南下去寻在广西的赵弘灿,为他效力。
之所以选择赵弘灿,彭荣也是经过仔细盘算的。纵观当时天下势力,一共有几处。
其中最强大的自然是满清,而占据江南的大明蒸蒸日上。对于这两股力量,前者就不用说了,如果他打算继续为满清效力的话当初也不会从京中离开,继续当他的六品主事即可。
至于大明那边,彭荣虽然说动过心,可是这时候的大明已经有了极强的气象,朱怡成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以彭荣的身份去投如今已是晚了,除非他甘愿再从低级官员一步步地做起,可他骄傲的内心却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高进部是肯定不能去的,自己可是害了袁奇的罪魁祸首,一旦被高进得知自己的身份这小命顿时不保。再加上当时高进部并不强大,自顾不暇,彭荣哪里会考虑。
至于在中原的祝建才,只不过是区区草莽而已,而在川中的白莲教他更不会考虑,在他看来这些用宗教折腾起来的义军永远都成不了气候。
所以算来算去,彭荣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在广西的赵弘灿,觉得也只有投赵弘灿那边才有出人投地的机会。
在他看来,赵弘灿不是普通人,原本他就是满清的封疆大吏,无论其能力还是手段都是远超常人。更重要的是,他赵弘灿不仅能力强,而且还有比其他人更强的决断和敏锐嗅觉。
当初广东之战,在还未最终决定胜负的情况下,赵弘灿就判断出广东已不可守,再加上他还察觉到了康熙对他的敌意,当时作为总督的赵弘灿在那种情况下居然做出了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那就是丢弃广东,然后领兵直接入桂,以满清朝廷和大明两方都没反应过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控制了全桂。
在控制全桂后,赵弘灿把持了全省军政,同时整编部队,联合地方力量打造精锐。
前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赵弘灿就把整个广西经营得如同铁桶似的滴水不漏,更让满清和大明双方对此无可奈何。
从名义上,赵弘灿依旧当着满清的封疆大吏,但实际上却已如藩镇一般,整个广西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就算后来不管是满清或者大明,又或者其他地方力量无不在想着办法盯着广西,可在赵弘灿的手段下却丝毫不惧各方,显示出了他不同于人的强力手腕。
这样的人,自然是值得投靠的明主。再加上这时候的赵弘灿又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就正如三国之时刘皇叔遇卧龙先生一般,只要他彭荣去投,以他的本事定能得到重用。
就这样,打定主意的彭荣当即收拾行李南下,半月后入了广西,直接找到了在桂林的总督衙门。
递上名帖求见,一开始彭荣并不为注意,吃了几次闭门羹,毕竟他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名,又是丢官职的前六品主事而已。可
喜欢大叛贼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