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编制很简单,就是以一艘军舰为主,另一艘军舰为辅,形成二舰制的小组战斗队形,升级模式就是“二二制”四舰编队模式,或“四四”十六舰编队模式,以及更高层次的联队制,或集群模式。
后来海军的战斗模式,被嫁接到了英国陆军之中,这个巨大转变也不是偶然,而是随着后装步枪的出现,传统的排队枪毙模式,已经被时代淘汰,只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战斗队形,才能获得胜利。
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1869年,刚好赶上了后装步枪时代,而且由于海军的缘故,他们不得不效仿英国,从此日本的海陆军,都打上深深的英国烙印,陆军也采用“二二制”,以六七十人的小队为基础,每两小队为一中队,两中队为一大队,两大队为一联队。
随着1871年德意志帝国崛起,德国陆军独步全球,号称世界第一,因此全世界后进的国家,纷纷学习德国的陆军军制,也就是今天耳熟能详的“三三”制,当然还有苏联独此一家的“四四”制。
据说在二战期间,希特勒与他的精锐德军,吃够了“四四”制的苦头,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二二”制的师团,任他日本鬼子如何战时加强,二万多人就顶了天,但苏军的“四四”制就不一样了。
一个标准的野战师,按说来就是三个团,外加一个师部,也就一万二三千人马。而苏军就暗中闹幺蛾子了,一个师也是四个团,加一个师部,看上去也不多,也就多了一个团,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从连排级开始,就是四四制,别人三个排,他就四个排,别人三个连,他就四个连,看去也不多,然而到了野战师,它就是四的四倍阶乘,最高可达256个野战排,别人只有81个,那还不吃亏。
因此,到了二战的苏德战场,经常看到苏军出动了一个师,德军打了半天,就闹不明白,苏军已经死了一二万,为什么战斗力依然没有实质上的减退,一应轻重武器依然打得很欢,实在是令人郁闷。
当然即或刘郧想仿苏联,搞什么“四四”制,也不太现实,不说别的,只说苏军在二战期间,伤亡总数是三千多万,其中大部分可是军人,而华夏的伤亡虽说也差不多,可惜其中的九成是普通老百姓。
因此“四四”制说白了,就是真正的人海战术,何况苏军的工业基础比较好,打起仗来也不讲究精确性,简单可靠的冲锋枪最受亲睐,至于狙击手,不都是电影宣传或艺术加工么,最后攻克柏林时,靠的还是坦克与人海。
空军采用联队制也不是偶然,这年月的飞机从升空到降落,更靠运气和人品,因为电子计算机还没出现,而是靠简单的机械控制,人品略差就得机毁人亡,二战飞行员的生命,通常是按多少周来计算。
在刘郧看来,他有蚂蚁与智脑在手,最大的优势就是飞机的安全性,由于他自己不是飞机专家,制造出来的飞机,也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最安全的,在川西战机之间的零件,几乎完全一样,安全性能不好么。
因此,刘司令的抗战计划很简单,倘若日本鬼子想比步兵,他就跟他们比炮兵,若鬼子想比炮兵,他就比空军,若鬼子想比空军,他就比人数、比可靠性,总之,就是采取不对称打法,大打消耗战。
红军想建立空军也是好事,刘郧当然要大力支持,由庞语嫣组建空军医院,更是要双手双脚支持,嗯,适当的时候,他还想亲自去一趟延安,比如帮着准备几台防空雷达,开发开发延安油田之类的。
对了,该以什么名义支援延安的飞机呢?刘郧也很头痛,马家军与张杨联军,与红军是基本和解了,但是想从四川送物资过去,他们绝对会搞破坏,好在邓锡侯部屯兵甘南,距离陕甘宁也就百多公里。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蚂蚁机器人出动,从甘南修个地下铁路,直通陕甘宁算了,当然这是最坏打算的下下策,修地上铁路才是王道。
说到铁路,刘郧连忙回到了书房中,他离开川西好几个月,眼看就到1936年七月了,按说来广元铁路与城都铁路,早就开通了才对,还是尹沁兰这个总管贴心,立马拿出一大堆简讯,全是川西各项工程的进度通报。
喜欢胜利之钢蚁雄心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