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川政老年时期,被他称之为化外之民的野蛮人与萧风陵的叛军合作,屡次掳掠北境。甚至有一次,在萧风陵的带领下,野蛮人大军穿过新月平原,直达中都城下。皇帝伊川政闻讯,惶恐不已,一时气血攻心,驾崩。大军临城,血战在即,帝国皇帝的突然驾崩使得帝国首都一片混乱。守卫中都的帝国禁军不战而溃,将士逃亡大半。为了防止随后逃难的难民们引来野蛮人,帝国禁军将领逃出城后,命令士兵烧毁吊桥,搬来巨石堵住城门。中都城中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烧杀抢掠随处可见。中都城几乎成为一座魔鬼之城。在这危难之际,教宗伊川康挺身而出。他以皇族身份召集残余禁军守卫城墙,同时又以教宗身份命令大批僧侣走上街头维持秩序。望着城外野蛮人连绵不绝的营火,伊川康收回目光,转头对聚集在城门口逃难的国民们发表演说:“帝国的国民们!野蛮人大军围城,我们出不去了!即使我们出了城,没有大批军队的掩护,失去了中都城墙的保护,手无寸铁的我们只能沦为野蛮人屠刀下的亡灵。帝国的国民们!人皇已死,神皇将出。拿起你们脚下的武器吧!忠实于神皇的人会得到神皇庇佑,即使战死,也会回归天国。帝国的国民们!神皇降临之日,地狱之门将被打开。今日战死的英雄们,必将得到神皇的宽恕,回归天国。国民们,拿起武器,守卫我们的家园!阿拉法!”
聚集在城门处的数万中都民众口喊着“阿拉法!”,纷纷拿起武器,英勇地奔赴中都守卫战的最前线。野蛮人围攻中都城三个星期,死伤惨重,改强攻为长期围困。教宗伊川康身穿朴素的灰色长袍,手执一根破木拐杖,只身一人到野蛮人军营中与野蛮人首领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和议。野蛮人撤军。自帝国建立以来,这是第一次被野蛮人攻入帝国腹地,甚至差点连国都都被攻陷。这次野蛮人入侵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神皇之鞭”。
自此以后,帝国衰落,皇权势微。教会的实力和声望却空前高涨。教宗的权力已经隐隐有超越皇权的趋势。“神皇之鞭”后,借着中都保卫战的声望,伊川康开始大幅度改组教会,将其由一个纯粹的宗教组织变为一个庞大的准政府组织。教会在帝国各地划分教区,派遣僧侣传教。僧侣不仅处理教区内的宗教事务,还开始涉及婚姻等民俗事务。教会建立起自己的审判机构,宗教法庭;自己的监狱,宗教禁闭所。教宗还对僧侣进行等级划分,最高等级是执掌教会中枢的白衣主教,其次是在某个地区享有崇高声望的灰衣牧师,再次是负责一般事务和传教的黑衣传教士,最末是穿着破布衣服的普通僧侣。等到伊川康去世,教会已经发展为仅次于帝国政府的庞然大物。
西元431年,帝国皇帝伊川璋征发民夫两百万,历时20年,重建北方防线,设置北境六镇,抵御野蛮人。在修建期间,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安全进行,伊川璋率领三十万帝国大军出征草原。野蛮人不敌,逃往极北地区。帝**队缺乏冬装,不适应极北严寒,不得不撤军。撤军前,帝国皇帝伊川璋站在山坡上,眺望北方。神秘的极北地区在帝国皇帝的视野中压缩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白色长线。伊川璋指着那条白线,对身后的帝国将领们说:“蛮人不灭,我心难安。我帝国千年基业,全靠这一战。没想到,我们最终还是未竞全功,不能彻底消灭野蛮人。”
帝国元帅出列安慰说:“陛下,这一次复仇战争杀得野蛮人丢盔弃甲,远遁极北,足以报当年中都之辱。此战后,塞北无王庭,至少可保我北境二十年和平。”
当时帝国君臣谁都没有想到,这次竟是帝国最后一次北伐。帝**队撤退后,留下一块大石碑,歌颂伊川璋皇帝的北伐功绩。伊川璋亲自将这次北伐定名为“人皇北伐”,以回应几十年前教宗在中都城头“人皇已死,神皇将出”的宣言。
借着北伐声威,班师回朝的伊川璋开始着手削弱教会势力。伊川璋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功和在军队中的威望,屡次打击教宗,甚至明令军队攻占中都教区的教堂,收缴教会财物。教会迅速反击,发动信众请愿。就在帝**队攻占教堂的第二天,中都近百万民众聚集在皇宫周围,堵塞皇宫进出通道。在公民大广场和中央大街上,请愿民众高喊“阿拉法”的宗教口号,要求皇帝撤回占领教堂的军队,并且归还宗教财物。孤傲的皇帝伊川璋不肯向教会屈服。双方对峙了近一个星期。直到身居皇宫的伊川璋得到消息,军队受到教会影响也将爆发**。军人出身的伊川璋当然明白军队游行意味着什么。他不得不选择屈服。
第八天,天刚蒙蒙亮,睡在中央大街的请愿民众们揉揉睡意朦胧的双眼,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皇宫城墙。与往常不同,这一天皇宫宫墙上站满了皇宫侍卫,甚至连一些大臣都早早地站在宫城墙的城门楼上。请愿民众们马上意识到有大事情要发生了。果然,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第一缕曙光,伊川璋高大的身影就出现在城门楼上。这位戎马一生的帝国皇帝罕见地犹豫了一下,他环视身边的大臣们,仿佛最终下定决心,挺直身躯,目光坚定而悲哀地望着宫墙外密密麻麻的情愿民众,声音略微颤抖地说到:“国民们,你们都起来了吧!
喜欢风中的皇冠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