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元绍羽和蒙哥汗在长白一线对峙时,大同镇陷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大陆。不仅是罗曼王国,西南的温莎王国和东南的千叶王国都开始召集军队,加强边防。连在海峡对岸的金雀花王国也派出使者联系教宗,要求尽快建立联盟。在那一个月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北燕。更多更翔实的信息迅速传播。各大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最新军事进展。
首先是《雁临日报》最先推出有关大同沦陷的详细信息。因为是地方报纸,时间紧迫,资源有限,《雁临日报》的主要采访对象是一位幸存的普通边境士兵。日报在封面显要位置刊登了名为《百夫长赵虎讲述大同沦陷前后》的文章,里面引用了当事人赵虎的访谈记录,“南面来的草原人攻破北城门后,聚集在城外的草原人一窝蜂地杀进来。这时候,我知道,大同已经沦陷了。眼见城门失守,我急忙带着兄弟们杀出包围圈,往南逃到阳朔城。我手下原来的百十号人,只有不到十个人活着回到阳朔。”
因为这篇文章是事变后第一篇内容翔实的新闻报道,所以,大范围流传。《雁临日报》原本只是地方性报纸,但是,凭借着对这次事变的抢先报道,充分利用了新闻时效性,提高了报纸知名度。甚至连南方的千叶王国官方报纸都全文转载了《雁临日报》的报道文章。《雁临日报》一时风光无限。
为了维护罗曼国官方喉舌的地位,总部设在王都的《罗曼邮报》在事变发生的一个星期,刊登了《大同旅将陆天明有话说》的文章,从旅将的角度分析了战争爆发的政治经济军事原因。
面对草原人入侵,罗曼王国应对迅速。一个星期后,国君夏腾景胜就亲率大军二十万开赴王国与北燕公国的边境,随时准备援助北燕。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岭南公国也动员了三万铁步军;迦南公国带的两万常备军也整装待发。
军队紧急调动的同时,各大报社之间的明争暗斗丝毫也没有消停。《雁临日报》和《罗曼邮报》的新闻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阶段。日报请一个百夫长做访谈;邮报马上就找到一个旅将做采访。日报刚刚报道了北燕少将军剑走偏锋,袭击草原人后方;邮报立马跟进,全程报道了国君夏藤景胜率军北上的最新消息。总之,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直到杀出一匹黑马,民间人士自办的《真理报》。
元绍羽带领血狼军一举解了晋阳三城的围困,将战线重新拉回到长白一线。二十多万草原人大军拥挤在大同镇里,进退不得。长白山脉北面,大量的草原人军队还在继续集结。目前战场局势进入短暂的僵持阶段,北燕军队无法击溃数量庞大的草原人军队,也不能后退,让开路口,放任草原人南下。开战第一天,北燕丢了大同镇。但是第四天,北燕军队又成功将草原人赶回大同,并且死死地扼住大同镇的出口。当《真理报》特派记者伊莉莎发表署名文章《振翅的蝴蝶:是谁点燃了大战的导火线》,北方的战事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这就在民众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草原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正是这一种错觉,导致内地民众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草原人的威胁,也间接助长了伊莉莎的和平论调。
文章中,伊莉莎首先回顾了两百年来,罗曼王国与草原人的关系。她写道:“虽然信仰不同,但是,边境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极大地削弱了草原人对罗曼王国的敌意。贸易,让草原人获得了通过战争无法获得的东西,并且把草原人带入了文明的大门。”在一大段乌托邦式的展望后,伊莉莎笔锋一转,语调尖锐地批判罗曼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的抬头。说到这种思想的代言人,伊莉莎大胆直白地写道:“在首相大人的庇护下,北燕将军元绍羽全面贯彻军国主义政策,大幅提高税率,民不聊生;积极整军备战,激化局势;肆意虐杀战俘,有违天理。是的,在北燕,贵族们都称呼他为‘战神’;士兵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少将军’;平民们更是对他敬若神明。但是,他的野心,他对战争的狂热,正在把北燕拉入一个无尽的黑暗深渊。”在结尾,伊莉莎大声疾呼:“觉醒吧,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救世主!更不会有常胜不败的将军!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只能跟草原人刀兵相见吗?和平,难道不比战争更值得我们追求吗!”
这篇文章出来后,流传甚广。在短短一周,《真理报》的销量滚雪球般达到了三百万份。不仅是贵族阶层,甚至连平民阶层都是人手一份。不过,在北燕,士兵们强烈抵制《真理报》,甚至有激进的军官给伊莉莎发恐吓信。据说,伊莉莎收到的恐吓信垒叠起来,比她身高还高。当然,伊莉莎根本就不用担心,因为就在报纸发表的第二天,首相大人专门派了一队保镖贴身保护她的人身安全。后来,舆论战越发激烈,王都爆发了大规模群众运动,包括主张和平的反战游行和主张战争的公民大审判。反战游行当然是支持伊莉莎的观点。公民大审判是针对那些要求与草原人讲和的公众人物的缺席审判。当然,因为是缺席审判,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只能是激进的公民们宣泄情感的工具。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远在北燕的元绍羽甚至还专门派了一队骑兵来保护伊莉莎。正是因为有北燕元氏的保护,伊莉莎才能够安全地出席各种反战游行和公共集会,发表演说。
《真理报》的异军突起反
喜欢风中的皇冠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