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眼前地图的全貌,我有些惊讶。
因为地图上有着不同颜色标注着各个时期晋宁一中的面貌,将这些情况融合在一起,晋宁一中三十年来的改变就全部汇合在了一起,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地理位置上历史变迁。
不过,我们不是要调查呓灵吗,为什么会先我看晋宁一中的地图呢?
疑惑间,白衣男子已经偏眸,伸手指向我们现在所在的老教职工宿舍的位置,语气淡漠的向我描述:“最早宁河镇附近一带的发展比较落后,整个镇上乃至附近的乡村,只有这一所学校,提供小学的基础教育。”
说罢,他又走回书桌旁,将另一张地图展开平放,指着上面同样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地理位置给我看:“而这里,有一所中学,距离宁河镇较远。宁河镇附近的居民若想送孩子继续深造,只能选择在这所中学寄宿,或者每天早晚徒步3小时往返学校和住家位置。”
听到这里,我一下明白了。
以前虽然也在电视上看过类似的报道,不过我一直没有深究过这一类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地势影响了道路建设,另一方面是因为资金不到位,难以开展建设。”我一边皱眉,一边观察眼前的地图,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还有一些家人会认为,让孩子去学校寄宿,会增加花费。好像在小学学会了认字和算术,在生活中就已经够用了,已经没必要继续念完初中和高中。即便是在现在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情况下,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孩子们辍学。三十多年前的情况,自然更加难以想象……”
白衣男子微微点头,修长的手指在晋宁一中所在的位置画了个圈:“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后来宁河镇出资,将原本的小学扩建为可以供周围乡镇村民完成9年教育的学校,校内有小学和初中并在,拥有两栋全新的教学楼。次年,又将老的教学楼改建为宿舍,供人居住。”
“您的意思,是那时候就有不少人来到这所学校支教,所以需要将更多宿舍提供给老师居住,才改建成现在这样吗?”
我这样问是有原因的,现在居住的这栋宿舍楼有8层楼高,每层楼有16间房,算起来一共是128间屋子。
按照原来的规模,这所学校中不可能有128名老师入住,根本不需要修建这么大一栋宿舍。
而且,早期的筒子楼建设,楼层多半在5楼或5楼以下,达到8层楼高的,几乎没有。
何况现在室内还有室内独立卫生间,这明显也有后期再度改建的成分。
当我将好奇目光再度转向白衣男子时,他也微微皱眉,如实说道:“第一期改建时出了一些问题,8层高的对称性建筑打造,属于迫不得已。”
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这时白衣男子也移步小白板前,作出进一步解释:“最早的教学楼只有两层,面积不大,但在第一期改建开始时,考虑到学生的寄宿问题,必须在宿舍面积上做一番调整。但当时晋宁一中的面积很小,只能将最早的老教学楼推倒重建。施工时却出了一些问题,他们在曾经的教学楼下……发现了一件不应该存在的物品。”
喜欢我的男友是笔仙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