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域广阔,气候适宜,农业技术也十分先进,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人口并不太多!在没有食物短缺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人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储粮的习惯,于是几乎在灾难降临的前两三天,饥饿的威胁就已经开始威胁到那些民间的壁垒了,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外出搜集物资。
开始几天还好,人们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在附近的商场和小卖部里找到大量的罐头食品和还未变质的肉类及蔬菜。但要知道,商场里的物资其实是不多的,毕竟柜台和货架就这么点,又能经得住多少人来来回回的搜刮?于是很快,壁垒里幸存者们的脚步就开始越走越远。
离开了防御工事的幸存者绝对是怪物们猎杀的最好对象,而当一个壁垒里可以作战的人员越来越少时,这个壁垒就会逐渐崩溃。灾变爆发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半以上的壁垒消失在了城市之中,当然若仅仅是如此,北美的局面仍然是大大优于其他国家的,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美国人的霉运才刚刚开始。
在怪物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政府的救援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民间自主构建的壁垒其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在战争初期尽可能多的保留下幸存者。因为面对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异类,人类只有集中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可是,当美**方开始收拢民众时,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抵制。
美国人崇尚自由和冒险,同时在骨子里有种怀疑一切的冲动,这从和平年代满天飞的阴谋论就可见一斑。平日里,美国人对此是极为自豪的,甚至是以此为论点来宣传所谓的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性,但当灾难来临时,这种极端个人的性格可就让人乐观不起来了。
大多数壁垒中的幸存者拒绝跟随美军进入政府基地,理由很简单,第一,能够撑过一个星期的壁垒基本上都搜集了大量的食物,并且火力可观,短期内没有沦陷的危险,第二,放弃防御工事后,即便有军队的保护,在漫长的路途上也必然会出现相当的伤亡。理由很充分,观点很明确,美国政府很头痛。
为了收拢平民,美国国防部甚至试图动用武力,但这更加激起了幸存者们强烈的反应,甚至在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平民与军队枪战的恶劣事件。没办法,散落在民间的武器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壁垒在轻兵器方面根本不弱于政府军,而更麻烦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士兵也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产生了疑问,他们觉得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地地道道的杀人犯。
收拢平民的进度不可避免地延缓了,而在基地中,情况同样也无比的棘手。众所周知根据上个世纪苏维埃的经验,当物资严重匮乏,而国家又面临战争时,将工商业全盘国有化并实行配给制是最有效的策略,美国政府也是这么打算的,但很快,他们就遭到了几乎所有平民极为强烈的反弹。
美国方面给出的食物份额是每人每天四百克面包,二十克熟肉,以及相应的盐和维生素片,这样的配给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内。可是在过惯了好日子的美国人眼中,如此食品简直和垃圾没什么区别,配给制每天只给我们这么点东西?简直是太过分了,这绝对是国家的阴谋,好东西都让权贵给拿走了!
谩骂,嘲讽,甚至是武力对抗在灾难初期弥漫着美国所有的基地,而后面的工商业国有化计划也同样遭到了抵制。在美国人看来,国有化就意味着要接受配给制,这是对人权,对民主,对美国宪法**裸的亵渎!而这般混乱的情况,直到一个月前才在物资匮乏的严酷现实和军队的暴力压制下逐渐结束。
混乱结束了,可是灾变后用以恢复生产和收拢平民的黄金时间也已经随之流逝,更糟糕的是直到现在,美国人仍然在配给制和国有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根据那份报告的评估,此时如果不考虑技术,装备以及战前物资储备方面的因素,美国的国力甚至已经跌出了世界前五。
仔细地将那篇报告的内容回想了一遍,叶凡再次看向美国人的眼神中已经开始透露出些许怜悯与同情。不过很快,他就摇了摇头朝商业街一家装修豪华的酒吧走去,毕竟作为最多只会在美国呆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使节团成员,这里的局势再恶劣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眼下还是完成任务要紧。
美国还没有实现工商业的国有化,这固然导致了大批失业人口的出现,但在任何时候,有穷人就会有富人,在商业街上,专门为富人开设的娱乐场所和超市可并不罕见。此时叶凡所前往的豪华酒吧不大,但却装修精致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门口的标识是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的。
也许现在还没到晚上,这家酒吧的生意比较冷清,顾客仅有寥寥两三人而已。叶凡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随手翻开了菜单,还好,这里的菜单也是中英文对照的,要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英语水平实在有限,最多只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句子,对于充满专业词汇的酒水类菜单,根本是一窍不通。
“老板,给我来一瓶法国葡萄酒,外加两个小菜。”酒吧的老板是一个华裔,应该也能听得懂中文,叶凡很快招了招手,下了单子。
“好嘞,先生,这是您的要的酒菜,一共是一千五百美元,请慢用。”酒吧和饭店不同,根本不需要等待,叶凡的话音刚落,一
喜欢灾厄纪年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