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沛可以因为任何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处置了蒋征,却惟独不能是这个“尸位素餐”、“溜须拍马”——否则便是他自己识人不明,任用奸佞小人。
赫连沛一辈子最好面子,当初挥师数十万攻打南疆是为了面子、恨上蒋征也是因为面子、这会勉强把一口气咽下去,不处置蒋征,也是因为面子。
他看了一眼跪在大殿里既茫然又错愕的陆深,知道这位陆状元背后的人是太子,又瞥见赫连翊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心里总算稍微有些安慰,心想这小儿子还是讲情面的,平时瞅着不冷不热,关键的时候,还是知道护着父兄的。
又想起前一日,听见赫连琪痛哭流涕地说这是有“奸人”害他,句句影射太子,心里便有些犯嘀咕,觉得老二虽然可怜,也有些无情了,一受委屈,不找外人的麻烦,先琢磨着自己的亲兄弟害他。
心里便有些不喜起来,觉得应该多关他一段日子,让他收敛收敛,受点教训也是好的。
这案子便拖了下去,拖着拖着,便拖到了快开斋的时候,期间各路人马竞相努力活跃起来,揣摩着老皇帝的意思,一边努力和赫连琪撇清关系,一边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往赫连琪那里退。
对赫连琪的审查一直没什么大动静,却是赵振书等人做了替罪羊,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给揪出一串,各种揭发检举互相推诿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不知道自己这泥菩萨到了江里的哪个地方,各人顾各人的时候,也便不讲情面了。
赫连沛态度一直高深莫测,不言不语,由着他们闹腾。
这事折腾得越大,便有越多的人来转移视线。
那最初闹事的张进当然也没落得好,他自己也知道下场,被押进大牢的当天晚上,就把事先藏好的毒药拿出来吃了,两腿一蹬一了百了,也算没受皮肉之苦。
西北一线大小蛀虫们短短几十日内便悉数落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叫人叹为观止——民间有百姓开玩笑,说西北那地方,若说把当官的挨个砍了,可能真有冤死的,不过若是隔着一个砍一个,漏网的就多了。
这大庆的锦绣河山,就是被这些人吃成了一副空架子。
皇上的内务府小金窟再一次充盈了,太子受到了口头表扬,无数贪官落马,二皇子一派分崩离析——至于赫连琪本人,在宗人府关了一阵子,最后不了了之,叫老油条们给搪塞了过去,只以“斋戒时淫/乱”这个罪名罚了他一年的俸禄,赫连沛责令禁足反省。
二殿下虽然损失惨重,也算有惊无险。
于是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第五十二章 无中生有
开了斋,寒冬忽悠而过,沉寂了三个月的帝都再次歌舞升平起来,芙蓉帐暖,望月河光。一夜春雨洗尽了凉意,杏花味浓,沾衣不湿,绿雾朦胧在杨柳枝上,各处花开。
往来过客沿着皇城根底下走上一遭,脑子里便情不自禁地放空了似的,什么都不愿意想,只随着这暖风细柳地懒散一回,听着不知何处的姑娘脆生生的唱词,便无酒而自醉了。
整个京城处在一种很消停的气氛里,出了斋月,赫连沛像是松了口气一般,过了把“圣明君主”的瘾头,便再不肯起五更爬半夜地上朝。赫连二自然是没力气折腾了,赫连钊和太子像是比着谁比谁更低调似的,哪边也不肯多说一句话,一天到晚地跟着老父混日子。
就像是海上风暴来袭前的宁静,就等着平地一声雷。
而这声雷,就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响了。
不知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气,写了一份诗稿,名曰《七惶八惑》,在市井间流传,抄送不止,乃至于到了两湖之地才被当地官员发现,假托“风云客”之名,将朝中帝王将相嘴脸一一描出,详细到仿佛金銮殿上有那么一双隐而不见的眼睛,就那么看着众人跳梁的跳梁,装死的装死。
谁也不知道这玩意是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好像一夜之间便闹得举国皆知。
赫连沛刚被打了一回左脸,气还没顺,便凭空落下个大巴掌,又打在他右脸上,于是大怒,认为这反动诗稿牵涉了这么多地方,肯定是党羽不少,他心怀惴惴,从来没想到过民间竟也有这么胆大包天的人,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骂他,之后又不禁恼羞成怒,发誓
喜欢priest1七爷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