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情正式展开之前,我们有必要详细的介绍一下三圃制。
这实际上是个很繁琐的问题,倘若要拿它写论文,从它的起源、它的发展、它的优势与劣势,再到它被四圃制取代;它的传播路径,它的理论原理等等等等……足足能写十万字还有剩的。
幸运的是,幸好这里并不是学堂,所以我们只需要讲它究竟能对增产有多大效果就行。
以英国农业发达的密德兰地区为例,设定某个庄园的土地分成三块,第一块地已在1199年的9月底播下了小麦或黑麦,那么1200年的农事应是这样安排:3月份,第二块地播种春播作物,即大麦或燕麦;接着,5月至6月,处于休耕的第三块地开始犁耕;8月份,第一块地和第二块地的庄稼收割;8月底或9月初,休耕地进行第二次翻耕,第二块地也进行犁耕;9月底,第二块地种上秋播庄稼小麦或黑麦,第一块地进人休耕。第二年,在第三块地里种上春播庄稼,收割后再种上秋播庄稼;第二块地收获秋播庄稼;第一块地处于休耕。第三年,在第一块地里种上春播庄稼,收获后再种上秋播庄稼;第三块地收获秋播庄稼;第二块地处于休耕。到1203年时正好一个轮回,同1200年做一样的安排。
如果只看同一块地,那么它应当是这样:这块地在第一年春天种下春播作物,当年收获后又于秋天种下秋播作物,第二年秋天收获后翻耕过来进入休耕状态,整个第三年都处在休耕状态,直到第四年再种春播作物。
这样,实际上整个三年中有一半时间(第一年春天至第二年秋天)地里生长着作物,或者说,三年收获春播作物(大麦或燕麦)和秋播作物(小麦或黑麦)各一次。另一半时间(第二年秋天至第四年春天)空闲着。
既不会损耗土地的肥力,又尽可能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可以说,在没有使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欧洲人已经是竭尽全力。
——请注意这里是‘没有使用任何肥料’。
这确实是一个很令人疑惑的事情。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在公元前就知道粪便,不管是人粪还是畜粪,都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肥料,当时甚至出现了专门靠着兜售粪便谋生的商人;但是不知为何,在进入中世纪之后,这样的知识却消失了。
要是马格努斯强行逼迫,让士兵们拿起刀枪去恐吓,估计结局只会和要求农民改变种田方式一样——另一场盛大的叛乱。
行路难,步步难。
因此马格努斯也就只能在自己的庄园田地里使用农家肥,然后期待着在粮食丰收之后,那些眼红粮食产量的农民能及时醒悟过来。
其实,除了依靠时间的流逝之外,马格努斯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借助教会的力量。
中世纪人对于信仰的狂热,特别是贫穷的农民对于信仰的狂热,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想象的——说的难听点,今天的绿教圣·战份子是个什么样,当时的中世纪农民,绝对比他们还要更疯狂。
要是神父肯开金口,派出手下的教士去挨个劝服,完全不用等一年,这些农民就会心悦诚服的改用新式三圃轮种法。
但是马格努斯不敢,或者说,马格努斯还在犹豫。
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
和所有的偏僻地区一样,总部位于意大利,温暖湿润的地中海的教会实在是看不上布列塔尼这等苦寒并且阴雨连绵之地,整个公爵领,即使是把布雷斯特伯爵的封地也加上,顶多也就三个,或四个小型修道院。
相比于整整一个大公领,实在是太过于微不足道。
与其说这是教会派来争权夺利的,倒不如说这是布列塔尼公爵为了自家面子,强行划出一块地做修道院,又不知道从哪抓来几个教士当神父,好歹算是把门面凑齐了。
因此布列塔尼公爵领很‘干净’。
马格努斯当初选择布列塔尼公爵领作为立足点就是看上了这种干净,要不然,基督教的各种繁规琐矩,马格努斯可真受不了。
当然,受不了也就算了,毕竟贵族嘛,总是有些特权的,偶尔破戒也没关系,只要交钱忏悔就行。
重点是前面的交钱,而不是后面的忏悔。
这一群蝗虫!
偏偏又是打不得骂不得,要不然你就是渎神,是罪人,不仅生前要受尽白眼,死了也要坠入地狱!
马格努斯可不想学习那个悲剧的神罗皇帝,因为被教宗开除了教籍,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大冬天的赤身**跪在雪地中祈求宽恕。
那样的屈辱,马格努斯觉得还不如死了好。
——至于说清正廉洁的教士,不是没有,但是当一整片池塘都是污泥的时候,仅仅是一朵白莲花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顶多算是漂亮装饰,看起来好看,但是底下肮脏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变。
……不过假如把整个欧陆比作池塘,那么一朵白莲花,虽然它的范围并不大,用来庇护一个大公领却是足够了。
马格努斯的脑子又转起来。
说起来,自从他率兵攻打布列塔尼公爵领之后,他和阿道弗斯神父就很少联系了。
不是不想联系,阿道弗斯神父怎么着也是个高级神职人员(即使是前任的),交好他对于马格努斯大有好处,只是行军艰难,军队原本力量就不足,再分出力量来为了通信,那就是白白浪费力气了。
不过,既然已经打下了布列塔尼,也是时候再把这块挡箭牌祭出
喜欢日在不列颠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