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沟里淘生活。
但话又说回来,受够了上辈子疲于奔命的打工生涯,现在能与世无争的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吃吃喝喝,于她来说也是种上天的恩赐了。
所以,关于读书这个问题——“我没想过。”
季云喜一愣,这有啥想过没想过的,她这年纪不读就不读啊,要读就读啊,正好男人也死了,她直接回娘家继续读书不就行了?
“你家哪儿的?”
李曼青不用确认也知道,他问的是娘家。
她的娘家在另外一个乡,叫连安,距离太平乡得有百来公里,具体的她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坐拖拉机的话得花两个小时。当然,下了拖拉机还得再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翻山越岭才能到李家村。
第15章 选房
李曼青的娘家在更远的连安乡,距离县城的距离相当于太平乡和大渔乡加一起。
她当年之所以狠得下心来私奔,就是觉着父母将她“卖”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她在这世上已经了无牵挂了。
“连安是个好地方,能种甘蔗。”
“季老板去过?”她微微转头看着男人,说话时眼睛不看人显得不礼貌,但与他对视她又不自在。
还好,季云喜自己先咳一声转开头去了,避免了她的不自在。
“我们老板何止是去过,还打算在那儿办个糖厂呢,都去考察过好几回了。诶你们家是连安哪儿的?镇上的还是哪个村的?”
办糖厂啊,那确实是个好主意,连安乡就在金沙江的支流旁,水资源丰富得很,气候又足够热,不止一年能种两季水稻,还能养鱼种甘蔗。那里出的甘蔗跟别的地方又不一样,是又细又泡还足够甜的……李曼青想着就咽了口口水。
这姓季的果然是做生意的,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
“李家村的,我这两年也没怎么回去过,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以前乡里倒是有个糖厂,我读高二时候还在呢,现在不知倒闭了没。”当年她哥哥就是在那厂里打工的。
“嗨,那国营的是吧?早倒闭了,不倒闭也干不过咱们私营的,一个个混吃等死哪里赚得了钱……”小刘嘚吧嘚吧嘚,另两人偶尔搭一句,很快就到了大渔乡上。
二十年前的太平乡别说这样银行那样银行了,就连农村信用社都没有,存钱都得去到隔壁的大渔乡才行。几人办了转账,李曼青见绿绿的存折本子上确确实实多了三万六,这才仔细的将存折贴身放了,准备上县里去。
车上,小刘代老板说了,他们事先看好的农家院有三处,都在宣城县靠近大渔和太平这边,也就是县西边。一所是刚盖起来两年的红砖房,有两层,每层只两间房,房顶没有浇灌,仍然盖的瓦片。
一所盖起来五六年了,也是红砖房,不过只有一层,但有整整六大间,以后有条件了再浇灌两层不是问题。
最后一处是快十年的土房子了,但因为盖起来以后没人住,勉强还算新的,只是墙体被风雨侵蚀,有些掉了皮。但它屋子更多,分为前后两进,足足有十二间之多,也是大平房,还搭了个院子。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李曼青就选了最后一处,但表面上却还是说“都去看看”,先去前两处看了看,见果然都是红砖房,屋子虽住过人,却也是干净整洁的。
到了土房子那儿,比另外两处更靠近县城一些,距离空气污染的大渔乡又远些,而且是在上风向,煤灰粉尘吹不到。最主要是面积宽广,不止有十二间屋的大平房,还有个两三百平米的大院子,虽然围墙已经塌了几个角,但里头种着绿油油的青辣椒和紫澄澄的茄子都安然无恙,没有被偷踏采摘过的痕迹……看来左邻右舍都是正当人。
以后他们一家子孤儿寡母的,邻居安分些,他们作为外乡人也能少些麻烦。
“就这里吧。”
“啊?!”
“你可想清楚了,这可是土房子,里头啥都没有,墙还掉了皮,院墙也塌了角,就连院子里都是股粪味儿……”小刘难以置信,竭尽所能的找这房子的茬。
不为别的,既然老板也不在乎这么点钱,那就要帮她挑个值钱点儿的,好歹唐丰年确实死在矿上了,她作为唐丰年的“遗孀”,理应得到这些照顾。
季云喜也挑了挑眉,看她两条淡淡的长眉拧到一处,带着女孩子少有的坚定,问:“确定了麽?”
曼青心里恨不得“确定”“确定”“确定”的大喊三声,这么大的面积,到时候拆迁了她得成富一代了啊!
以后她儿子或者闺女就是拆二代,富二代!还是新世纪的拆迁户,拿了钱就是光存银行里吃利息也够了……绝对稳赚不赔啊!
嘴上却不忘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我看这里的土房子跟家里的挺像,等我爸妈来了住着也习惯,而且不用爬楼,他们腿脚不好也省力,闲下来了还能自个儿种点瓜果蔬菜……”总之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季云喜又挑了挑眉,似乎是不太相信。但曼青没时间细究了,眼见着已经
喜欢回到前夫刚死时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