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盐!
一个很敏感东西,也是很敏感的问题。x23u更新最快
杨怀仁沉吟片刻,低声道:“三郎想问什么?”
“怀仁兄知道些什么,尽可告知我。”
“好吧,西夏境内多盐湖,据说不用熬煮、甚至不用晒盐,直接用皮革布袋盛装即可。”
杨怀仁道:“如此所得青盐,成本低廉,而且你也看到了,西夏青盐细腻,质地上佳,百姓甚是喜爱。”
杨浩想起西北那些著名的盐湖,了然于心,此乃西夏地利之便,无可奈何。
故轻轻摇头,旋即问道:“朝廷的官盐呢?”
杨怀仁苦笑道:“朝廷虽有官盐运送而来,然说实话,官盐颗粒粗大,质地粗糙,多杂质,而且价格昂贵。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自然是能省则省的,三郎应该懂得。”
杨浩对此深以为然,大宋是盐铁官营,要么是从京东路运来的海盐,或是蜀中、河东的井盐或池盐。
官府作坊,生产管理本就粗放,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就罢了,偏生朝野还要课以重税。没办法,盐税是大宋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无法减免。
如此一来,运送到西北的食盐价格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其他选择,老百姓只好认栽,将就着食用。
偏生有西夏青盐源源走私而来,质地更好,价钱反而更便宜,老百姓只要不傻,怎么选显而易见。
至于什么爱我大宋,抵制夏货之类的说辞,对食不果腹,家徒四壁的百姓而言,纯属扯淡。
以至于青盐在西北泛滥成灾,甚至最远销售到陕州、甚至是蜀中,不仅便宜了西夏人,也使得大宋盐税受到巨大打击。
这也正是此来西北的目的之一,赵祯和庞籍对此也甚为忧虑。
杨浩继续问道:“怀仁兄,你可知青盐走私……屡禁不止,可有什么缘故?”
“这个……”
杨怀仁不禁有所迟疑,旋即摇了摇头。
杨浩没有多问,但心里有数,走私如此猖獗,除了巨大的利益诱惑,有人铤而走险之外。
若没有戍边军伍的默许,也绝对不至于如此泛滥。
换句话说,西军也是青盐走私的既得利益者,甚至可能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想起临走之前,赵祯提到的某些话,杨浩心如明镜。
至于杨怀仁,即便没有参与其中,甚至也是知情者,只是不方便多说罢了。
“怀仁兄,大宋西北境内就没有盐矿,盐池吗?”
既然难以在运送环节解决,那就只好在货源上打主意了。
杨怀仁思索片刻,悠悠道:“朝野曾勘察过,延安府就有盐矿,但那处产的盐十分苦涩,质地粗糙,根本无法入口。贸然食用,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
杨浩隐约记得,后世曾看过新闻,陕北发现过大型盐矿,看来果有此事,切实存在。
苦涩应该是其中其中含有镁一类的金属元素,夹在太多其他杂质,食用确实可能中毒,有性命之忧。
但是……
杨浩笑道:“怀仁兄,能否派几个人前去延安府,帮我带些盐矿回来。”
“盐矿,三郎要做什么?”
“恕我先卖个关子。”
见杨浩神秘一笑,杨怀仁也没有继续追问,说道:“此事交给我,不过另有一事要由三郎你来盯着。”
“何事?”
“朝廷给西夏的岁赐不日就到,厘清数目,交割之事,还需你在场。”
“啊?”
杨浩微微吃了一惊,讶然道:“这么大的事,让我来…合适吗?”
“三郎想多了,只是让你负责参与,真正主持另有其人。”
“谁?”
“庆州。”
韩琦?!
差点把他给忘了,从参知政事到陕西路宣抚使,再到如今的庆州知州。
韩琦可谓是接连贬官,也许在很多眼里,他与范仲淹没什么两样,前程已经十分暗淡。
但杨浩心里却清楚,韩琦真正的辉煌岁月在后面。
执掌大宋相印多年,位极人臣,死后配享太庙。
地位与执掌权柄的时间,恐怕唯有以长寿著称的文彦博可以相提并论。
至于眼下,虽说是“贬谪”,但仍旧是朝廷封疆大吏,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恐怕也就杨文广、种世衡等寥寥数人可相提并论。
作为曾经与西夏和谈的负责人,边州牧守,岁赐交割也算是分内之责。
些许不足挂齿的小事,东京朝堂上的守旧之臣们不会在意。
但如果逮到机会,落井下石,进一步打击韩稚圭,倒并非不可。
很不凑巧,韩琦也确实遇上了一件倒霉事。
茶叶!
给的西夏岁赐包括有三万斤茶叶。
这个不难理解,西北干旱,缺少蔬菜水果,人普遍缺乏维生素,茶叶无疑是极好的替代品。
而且党项人多食牛羊肉食奶酪,难免油腻,需要茶叶来解腻助消化。
故而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甚至是“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西夏对茶叶需求极大,岁赐之中除了银绢之外,茶叶也成为必须之物。
三万斤茶叶不算多,但茶叶不同于粮食,晒干之后颇为蓬松,密度小,需要多辆车马运送。
茶叶原产地在江南,淮南,运送到东京之后,再用车马西运。关中近处的兴元府倒也是茶乡,然自古蜀道难,翻越秦岭无疑艰难。
故而无论怎样,
喜欢大宋好时光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