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府权力的架构刚刚搭建起来,郑晟把民务一大半的决策权交给没有弥勒教背景与于家也不亲近的李玮,让自己可以从许多繁杂的事务中脱身。
郑晟不是皇帝,中书台其实就是个小小的朝廷,李玮这个中书令实际承担着丞相的权力。与蒙元朝廷和韩宋朝廷的丞相不同,李玮没有兵权。
为弥补这个缺陷,郑晟把张宽仁放入中书台,主要目的是在中书台和枢密院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让李玮完全没有机会直接插手军务,同时也保证中书台与枢密院之间不至于因事务处理不通影响战事和兵备。
天启府改制的命令下达次日,李玮向郑晟在集庆城原址重新修建天启府,分外府和内府。
这是设立中书台后李玮的第一个请示,郑晟考虑良久,最后同意了。
随着天启势力的扩张,各派势力来应天府的使团也越来越多。他崇尚节俭,以身作则,但天启府作为天启权力的象征,必须要有该有的威势。
中书台随即讨论修建方案,教习馆祭酒宋濂和左辅卫副统领杨宪均推荐浙东名士刘基勘察地形,设计修建方案。
刘基原担任过元朝的官员,此人在精通易术和风水,在江浙行省非常有名。李玮认证考察后认为可行,向郑晟禀告后。
郑晟看了刘基的介绍,想起此人不就是后世说算无遗策、以运筹帷幄著称的刘伯温吗?如果是刘伯温,担任修建天启府主事有些可惜了。
如今天启需要人才,各地有才干的人也在挑选天下之主。刘基愿意入仕天启说明他看好天启,郑晟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批准李玮的提议。他会留意刘基,但给立刻一个没有功劳的人授予高官不是聪明的举措。
中书台设立后立刻投入高效的运转中,每天送入中书台的文书如雪片一般。各地官员选派、县学设立、军中粮草兵仗马匹准备等等。
李玮每天卯时进入中书台,亥时方才回府。他每天处理的重要文书由毛三思送入天启府,得郑晟核准后执行。
李玮在忙得抬不起头来的同时,也成为天启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与此同时,天启府募兵布告在江浙行省各地张贴。
天启对军中士卒的优待,从军者不但有丰厚的俸禄,家中还可以免除五十亩水田的赋税,所以天启招兵不能像张士诚、倪元俊和刘福通那般随意扩充兵马。
建立应天府卫戍兵团是郑晟在军中最重要的改革,也是他现阶段最关注的事情。
中书台把募兵列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由张宽仁全权负责。他整理各军中文书,深思熟虑三日后,与李和丁才玮商议,三人共同求见郑晟。
郑晟接到毛三思的禀告,当日未时在天启府政事堂接见三位中书台重臣。
政事交由中书台移出天启府这几日,这里的景象有些变化。政事堂门口多了八棵柏树,里面又布置了一些草盘栽,让这里看上去更像江南的园林,而不是威严的宫殿。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于凤聪的手笔。
政事堂正对门当中一张红漆木的太师椅,新安放了八张木椅整齐分布在两侧。
郑晟坐在当中太师椅上,三人进门口却不敢坐着与郑晟说话。
张宽仁先禀告道:“启禀府主,天启去年来战事进展顺利,但军中制度却远没有得到执行。如十二级军制形同虚设,因军中兵士俸禄丰厚,各部均有虚报兵额及贪墨军饷之事。”
郑晟对这些事很清楚,天启攻占江浙半年,百废待兴,整理这些事情也是他改制权力结构的原因之一。他只说出一个字:“应该查!”
应该查,就不是立刻全面查。至少在平定张士诚和方元珍之前,他不想在军中引起人人自危的混乱。但又不能任其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出典型,杀鸡骇猴。
张宽仁得了郑晟亲口许可,明白该怎么做了,再禀告道:“天启招兵,各地精壮之士踊跃而来,但这些人毕竟没有上过战场,如果卫戍军全是新募兵士,恐不能令府主满意。”
郑晟思忖片刻,问:“以大将军之意,该如何?”
张宽仁抬头直视郑晟,坦然道:“从各军中抽调悍勇,与新募兵士混编。”
府主组建卫戍兵,又让于宝才和秦十一担任都指挥使,就是要建立完全忠于自己的势力。如果从各军中抽调悍勇,人选非常重要。张宽仁又怎么能猜不透郑晟的心思,所以壮着胆子说出这番话后,心中也是忐忑。
他相信郑晟内心还是那个在翠竹坪与他意气勃发的少年,没有因为对权力的控制忘却本心。
郑晟轻拍太师椅,道:“准!”
他从腰间取下赤刀,吩咐侍从送下去,道:“大将军所言极是,命大将军亲自在各军中挑选精干人选四千人,组建卫戍军。赐你赤刀,凡是大将军选中人,各部不得阻拦。”
侍从双手捧着赤刀走到张宽仁身前呈上。
饶是张宽仁平日以心思从容闻名,此刻心中也禁不住泛起大浪。他明白府主还是信任他的!府主的雄心一点没有因为占据江南而泯灭。跟着这样的人纵横天下,才是人生快事。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外人以为他失权又如何?
但他不能就这般接受这道命令,道:“府主,组建卫戍军是天启重中之重,末将在中书台事务繁多,恐不能选出合适的士卒,末将以为秦将军去各军挑选人选更合适。”
这是张宽仁的强处,他心中激荡,但不会因此
喜欢铁火君王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