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同时都打通,那是真来了。这个真从哪里来呢?从虚无 中来。你念头思想越空到极点,感觉知觉越空到极点,所谓 真空生妙有,才有可能发生真炁从虚无中来。
所以修道的人“必委致其志,虚以待之”,在佛学讲
空, 要空到什么程度呢? “至于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 应”,六根这眼、耳、鼻、舌、身、意大定,都不动了,感 觉状态都没有了,到这个境界才属于静。如果身上还在这里 跳一下,那里动一下,那完全是感觉,是你的意识在动。六 根包括身根,身体的反应在动,就是身根没有大定,所以都 不是。要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相应还不是完全, 是同静的境界差不多而已。
再说无念
“然所谓无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非同木石之 蠢然也。”真正的所谓“无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y的《百 字铭》给大家,上面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无念 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无念。 真正无念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人做事。 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方,修养要做到“于心无事”,能够遇 事做事,心中没有动念;“于事无心”,这就是真正无念。 “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非同 木石之蠢然也”,不是变成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以为那是无念,认为是得定,佛经叫你不要做这个工 夫,他生来世的果报是变猪。所以“常应常静,不出规中”, 不同于木石的无知。
“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正念时时现前,方可致先天一
炁,而有得药之时。”长生不老之药,祛病延年就是靠静极
】而来。所以老子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到 这个境界,先天一炁才来,这个气脉就通。学密的人,这些 原理搞不清楚,拼命去修后天的气脉,搞了半天白搞,没有 成就,因为违反这个原理。所以真到无念,真到了空,气脉 就一时顿通,这同于掸宗所谓的顿悟,一下就统统打开了。
正统的道家工夫就是这样,“故曰,委志归虚无,无念 以为常”,所以x命双修,每一个人都是神仙,都是佛,都 是上帝。“此事人人具足,本不难取证,有如立竿见影”,这 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而且真正原理对了,方法用 对了,做工夫就有效验,像太y下面c竹竿,地上就出来影 子那么快。
“世人取证之难,正以心志不专,时刻推移,纵横百出, 遂望洋而返耳。” 一般修道的人,第一不能专心一致,原理 搞不清楚,有些人闭关两天半,影子也不见了,跑出去了。 心志不专,随时变动,东一下西一下的,又想学道,又想修 密宗,又想修净土,样样都想抓住,又怕靠不住,还是往生 西方极乐好一点,念了半天能不能生净土呀,还是修道家 好。自己游移不定,“纵横百出”,人太聪明,“遂望洋而返 耳”,所以到了海洋,渡不过只好回去,到不了彼岸。
专一是什么状进
“倘入室之时,心志专一,推移不动,绝无纵横之病,
则可以得之于一息矣,有何难证之道乎?故曰,证难以推 移,心专不纵横。”假使这个人放下一切专修,一下就可以 达到。道并不难证到,很容易。记得我们小时候学毛笔字, 老师写一首诗,要我们在纸上临摹的: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里面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这一首是通俗的诗,白话文学,是近代一个道家人作 的。据说他在清代来到台湾,这诗还写在宜兰山上一块岩石 上。我记得几十年前报纸登过,有人在宜兰山上看到的确有 这样一首诗。所以修道和成道并不难,就是此心能否专一的 问题。
“此心既不动移,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不离规中,即 到寝寐之时,向晦晏息,一点元神,自然与与元炁相抱,如 炉中种火相似”,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一念不生这个境界 上,即使在睡觉的时候,这一点昭昭灵灵,一念无念一灵不 昧的,自然跟本身生命元炁配合为一了。道家形容是八卦炉 中炼丹,炉子里永远有一个火种。所以密宗讲“修拙火”就 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我丹田发烫是拙火来了,不要搞错, “拙火”是意火。
“犹恐或致昏沉,必须常觉常悟”,所以永远关照它, “冥心内照”就是内照,“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察规 中之消息,候真种之存亡”,要知道这一点真种子的存在。 所以你们打坐,里头如果没有一灵不昧的话,就是张紫y真
丨271|
人《悟真篇》里的两句话,“腹内若无真种子,犹如炉火煮 空铛”。所以道家反对空心静坐,你坐几十年也没有用。
“故曰,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如此用心,何虑金 丹不结,真人不现”,这个
喜欢我说参同契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