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取舍,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而爱情所需要的,也无非是一起面对无常的世事。
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
总而言之,锦释要的,此人给不了。他给的,锦释不需要。所以,他俩错过了。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皇帝说的对,像他这种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怎么去爱一个人。而我为这个人在后记《画傍文楼》最终准备的,是近乎于毁灭般的结局。
关于皇帝。我始终认为这是此文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小时候,他是一个单纯、严谨而又慈爱的兄长。他与晋王文轩,郡主隆昌之间,曾经有着坚不可摧的手足之情。然而,宫廷里的斗争,让他夺去了弟弟晋王的皇位。于是,他忍痛成全了两情相悦的文轩和徐淼。对于魏弈书,他是恨的。他恨他辜负了隆昌,导致她红颜薄命。他也恨弈书始终和晋王沆瀣一气,所以认定他与晋王妃徐淼的死也脱不了干系。其实,就像文中所说的,他也只是想把徐淼的死因嫁祸出去,以求得内心的安宁罢了。可是,这位皇帝最终还是放过了谋朝篡位的晋王,我们全可以当做是对于年少时手足之情的延续。而将弈书派上战场,或许真的是因为时局需要,也或许,只是为了转嫁一点“帝王的脾气”罢了。
关于晋王。这是一个睿智型的fēng_liú人物。他的一出场,就带着一股潇洒不羁的皇家风范。于是,我就给他安上了那样一个“苦中作乐”的童年。对于徐淼的死,他是措手不及的。所以,后来便和皇帝一样,将问题的冒头统统指向了对方。为了给一个女人“复仇”而妄图倾覆掉整个天下,我想,也只有他这样性格的人,才能办到吧。
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受过如此重的情殇与如此巨大的变故的人,我特意给他安排了此文中最为治愈的角色——侍画。我想,也只有这个笑起来甜甜的,如三月春风一般温暖和煦的,坚强的好孩子,才能治愈好他内心的伤痛。
关于侍画。这是一个简单的治愈系的角色。而此人的性格就如他的人设一样单纯到可爱。关于他的出场,是血淋淋的,是残酷的。因为,我始终觉得,将一件美好的事物毁给人看,永远是塑造悲剧氛围的最佳利器。侍画是单纯的,甚至是有点死心眼和倔强的。他的死心眼表现在他对待感情的刚毅和决绝,就如同在文章的开端,他为了和那个负心人之间所谓的“爱情”一次次出逃,讨来陈婆子的毒打。而他的倔强,则反映在对待陈婆子轻蔑的态度和对待所谓“贵宾客人”的厌恶之上。锦释了解他的性格,所以才时常劝他向琅嬛学习,变得能屈能伸一些,才不会在这污浊的世道里每每都撞到头破血流。但是侍画会听么?呵呵,谁知道呢?(笑)
关于琅嬛。这个角色也是我比较偏爱的角色。正如他出场时所处的位置一样,他始终站在高处俯视着底下的人们。他像一朵高岭上带刺的花,外表高傲冷漠,聪明绝顶而又圆滑世故。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才是真正继承了锦释的人,是一个“小锦释”。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俩有着旗鼓相当的尖牙利嘴,一样的得理不饶人,一样高超的舞姿;一样的,对待爱情执着的可笑。
虽然,我在文中并没有加上很浓重的笔墨去描绘他与锦释之间的感情,但我想,读者们都应该明白——他是爱锦释的。尽管锦释本人拼尽全力的逃开这种他所不能接受的“爱情”,但这抹杀不了他爱他的事实。
所以,我给这样一个别扭可爱的琅嬛安排了石渊。这个角色,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谜题而又深不可测。因为我想,只有一个同样聪明绝顶的人,才能镇得住在外表和性格方面都如此出挑的琅嬛。
关于隆昌和徐淼。两个炮灰的女性角色。(笑)之所以把这两人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是很贴近。尽管他们都是活在众人的回忆之中,但却丝毫掩盖不了其天真可爱的形象从人们的记忆深处源源不断地涌出。他们俩,其实都是爱的殉道者。隆昌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为了守住与弈书的爱情,不幸地和腹中的孩子一同走向了灭亡。而徐淼,正如她的名字那样,如水一般,温柔而又纤细敏感。我想,如果是这样一个女子,为了证明爱情的忠贞,走向自尽这种壮烈而凄美的毁灭之路,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于番外
三个番外,是我打从一开始就计划好要写的。
《渊缘》——石渊的秘密,和琅嬛的缘起前尘。
《镜遇》——温馨,主cp番外,不解释。
《锦事》——完全独立的番外:在文章中占有一席之地却从未有直接描写的锦缘师傅,有关于他的悲欢离合。
关于后记
关于后记——《画傍文楼》。主要借在番外中被华丽丽忽略掉(笑)的侍画的视角,来为整个故事做一个结尾。其实,说它是个后记,并不完全是贴切的。因为它主要涉及到侍画和晋王二人间之前发生的种种,以及正文最后蜻蜓点水一般略过的部分。
这个后记,也算是对男主弈书最后的命运,空白的“十年”——对整篇文章最后的最后,一点点的解释和交代。
最后,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喜欢《雪葬黄花》。也希望这篇《写在...之后》能够解释一些大家可能会思考到的问题。
鞠躬。
作者有话要说:请期待后记和番外。
以上。
喜欢雪葬黄花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