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即使每天只播放一集,他们还是能津津有味将每一集的内容翻来覆去细细品味。
而六台的收视率情况也让人惊喜,虽然因为播放时间等因素限制,不同的电视台不同时段的收视率都有所不同,但是对电视台而言,这绝对是一笔大赚的投资。
实际上沈万三这里收到的不仅仅只是这六台的邀请,在六台播放的情况愈加火热的时候,也有其他电视台伸来橄榄枝,愿意花高价购买《则天传》的播放权,却都被沈万三拒绝。
六台联播已经是沈万三确定的最佳方案,没必要再加进新的电视台。
倒是视频网站方面,基本只要是伸过来橄榄枝的,沈万三基本来者不拒,统统答应下来。
单单只是这一轮播放,《则天传》的利润就达到了百分之百,几亿的利润,让所有投资商都赚的盆满钵满。
从开播的不看好,到之后的大爆,再到如今几乎全民参与的热闹中,《则天传》的名气越来越大。
播到一半的时候,一些历史研究专家也纷纷下场,研究《则天传》的文化价值。
《则天传》的编剧就是武则天和李治本人,虽然剧情上相对会有一些美化,至少在两人自己身上,肯定会有适当美化。
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阴暗面彻底剖开。
但除了两人之外,其余所有人的形象,都可以称得上是最还原的。
甚至于从电视剧中,历史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只存在相关书籍中,失传已久的断层文化,不仅是唐朝的,还有唐朝之前的文化。
武则天和李治,两人都是皇帝,他们接触到的文化本就比普通老百姓多,即使有些文化在历史传承中断层,他们也能将这些文化还原。
普通电视观众看的就是一个热闹,只要看的开心,怎么都无所谓。
业内人士看的是电视剧的价值,《则天传》的火热显然是值得被电视剧业内人士借鉴的。
但是,历史学家们,却捧着《则天传》如获至宝,恨不得把这部电视剧供起来。
一时间,各大权威纸媒发布了一篇篇《则天传》的报道,而一些权威刊物上,也出现了许多历史学家们撰写的论文。
论文的深邃度令人震惊,只是文章内出现的《则天传》三个字却令人摸不着头脑。
也有一些一生沉浸于古代刊物的老专家,在看到权威刊物上历史学家们发布的论文时,心情气急,一个个打了电话到这些刊物的主编室,要求立即撤掉这些“下九流”的论文。
这些刊物的主编也不生气,而是一个个耐心介绍,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去看一集《则天传》,如果看完之后还觉得有问题,只管找他们麻烦。
只是这一条,再没有人重复打电话过来。
《则天传》的价值肉眼可见,那些几乎仿真的古代文物,那些断层的古代文化,以及电视剧中精致宏伟的古代建筑,一样样都展现出唐朝盛世景象。
看着电视剧中精致的道具,即便是最为挑剔的杠精们也无话可说。
到了这时,又有人翻出《则天传》拍摄不久之后的新闻。
《则天传》声称耗资五亿。
这则新闻在刚出来的时候,还被人讽刺又是一部“大制作垃圾片”,但是因为当时《则天传》没什么热度,因此这则新闻也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谁能想到时隔这么久之后,竟然会被人翻出来。
旧闻被翻出来,有人甚至找到了曾经自己在旧闻下的留言。
现在再看,那些当时看来十分正常的评论,反而变成了笑话。
蹭着五亿的热度,又有许多新闻媒体开始发布各种“五亿良心”的新闻稿,内容几乎大同小异,都在叙述《则天传》的良心,而跟《则天传》相比,其余那些号称斥资多少多少亿的,瞬间被衬托成了笑话。
“最让我惊讶的不是《则天传》中的道具,而是那些演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剧本,让这些演员演的角色看起来跟真实存在的一样?”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仅是《则天传》中的道具和文化备受关注,那些配角们也备受关注。
与主演相比,配角们倒是有不少都是演了多年戏的老戏骨。
配角们的演技无法挑剔,毕竟他们本身底子好,但是被大家关注的并不是他们的演技,而是这些配角们在剧中的人设。
《则天传》播出后不久,就有人注意到了,这部电视剧中所有人物都不是扁平人物,特别是那些大臣和后宫的妃子们,这些与武皇打交道最多的角色,一个个都好像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看着看着,许多人都忍不住将这些人与历史上存在的人物重叠。
特别是历史学家们,更是特别关注着这些人物的发展。
网友们关心着,记者自然不会没有注意。
第163章语言通吗
于是,在无法采访到主演的情况下,记者们把话筒递到了这些老戏骨嘴边,询问《则天传》拍摄当时的情况。
一位饰演大臣的演员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回答的。
“当武皇坐在龙椅上时,我甚至有一种自己真实身处在那个时代的感觉,她是君,我是臣,我打从心底佩服她,却又因为时代因素,对她坐上皇位一事产生不满,但无论如何,她都是君,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饰演后宫妃子的演员。
“怎么说呢,其实我平时也喜欢看一些宫斗剧,喜欢看妃子们斗智斗勇,但是在拍摄《则
喜欢玄学拯救娱乐圈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