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祺:“有事告诉我。”
胤禛:“当然!瞒着谁也不会瞒着你。”
胤祺躲避开他的眼神,快步回去了,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胤禛面无表情的等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转身回到了书房,已静制动!现在太子出错一步,他的未来就不知在哪?
为了他,也是为了自己,他得考虑考虑自己了,只有登上那个位置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求!
温水煮青蛙…也得没有那根救命绳!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的事件。还有就是父皇为了他的行为异常把他的宠侍和毓庆宫里所有的太监宫女都处以仗刑。
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也被扔到了慎刑司,做苦力去。
胤礽见身边的人都这样了,越发觉得自己的父亲不愧是皇帝,可是已经迟暮,抓紧自己的权力不放,我还是在这最后的日子里绚烂活着吧!
而不是颤颤嗦嗦地不像他自己了,他可是皇太子,从幼年到中年,我已经把当太子当作是一个职业,完美的呈现,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可是父皇就是觉得自己不本分想要霸权,那就做给他看,我也是有血性的!
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一个真正的太子,而是傀儡!
他的羽翼未丰,很快就被康熙发现。又因为被废和严惩□□之后,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似乎分裂了,越发暴躁易怒。
而胤禛跟在他后面,几次受到冷嘲热讽,甚至要上手了。康熙骂过胤礽之后还是照旧,所以胤禛觉得是时候了…
他一方面联合大臣还有手下人照着康熙的心理,再一次废掉太子。努力讨好着康熙,让康熙看到他是多么的忠心和对他是多么的崇敬。
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允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着将允礽拘执看守。”十月初一,以御笔朱书向诸王、贝勒、大臣等宣谕重新废黜胤礽的理由,主要是:
第一,从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
第二,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
第三,是非莫辨,大失人心;
第四,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
康熙帝要求诸臣:“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
因为他发现,立皇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皇太子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
在他死之前都没再立过太子,因为不需要。而就在这时,胤禛这个纯孝而又忠心的儿子来到了他的眼底,因为表妹是胤禛的养母,所以身份上比起其他人来说,算是半个嫡出。而德妃也算是一个识趣的,让她做皇太后,自己还算满意。
太子和大阿哥已经不在列表,当然遗言中还是让胤禛好好对待他们的,有个好的晚年。
八子其实也是有能力的,可是吃相太难看,十四就算有自己的疼爱也不应该觉得那个位置自己会给他吧!还是吃相太难看。
老四就正正好,在晚年还是需要一个会不着痕迹奉承自己的人,来的舒心快活!
对于胤禛的上位有的人猜到了,比如:胤祺;也有人没有意料到,比如:胤禟;还以为他家八哥会登上那个位置。
他的好日子到头了,不过有他亲哥哥在,不会惨到哪里去的。
毕竟小时候做过那么多的混事,尤其是对于胤禛,胤禛那个小气鬼可都记着呢!!!
交出胤祺,免你死罪!
☆、胤禛x胤祺x胤禟4
康熙死之前立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很多人不服气,比如:胤禛的亲弟弟——胤禵。
我国民间传说,康熙皇帝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被雍正暗中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市档案馆文史专家认为,遗诏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汉文可以篡改,满文则不易改,短短的31个字足以还雍正清白。而且遗诏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封号及名讳一目了然。
不过这个说法也可能是胤禩想要争皇位,从而让他们亲兄弟反目,他好做那只黄雀。
胤禛能够取得皇位有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隐忍而为,不张扬比较低调,虽然胤禛不一定是康熙最喜欢的,但至少胤禛不是他最讨厌的。
只要是康熙交代的事情胤禛都尽心尽力的完成,这样给了康熙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分。另外胤禛韬光养晦,他的兄弟们为了皇位如何争抢,他总是冷眼旁观,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谨防自己犯了父皇的禁忌,以免失去争夺皇位出局。
他也逐渐揣摩出官场的各种潜规则,如何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他即位时是四十五岁,到这时胤禛可以说熟谙厚黑学,而且年富力强,正是一个人政治头脑最清醒的的时候,算盘打得特别精,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喜欢(历史同人)清朝皇帝歪传(快穿)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