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受山中圣潭浴身,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
莲华宫云翳仙长将从下元这一日起,打醮三日。设上、中、下各三坛:上三坛为国家社稷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贵胄设之,下三坛为士庶百姓设之。莲华宫外人如织,祈祷声夹杂在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中直达云霄之上。
山上下灯火点点,城内外人声吵杂,整个烟霞城恍如活了一般。
只除了一处。
入了城门一路往西,在林木最繁盛处有一处大宅子,早些年曾是一户仇姓人家的庄子。后来仇家家主因故被斩首,仇家一夜凋敝,族人渐渐迁居别处,这里便相继被变卖。原本的围墙被拆了,住进了各姓人家。其中,当年仇家主宅里住着的这一户人家姓郭,家主郭势,字秉直。曾官居从五品著作郎。硕儒也。一身浩然正气,从不信鬼怪神佛。纵观今朝,当今圣上自称莲华宫弟子。不论是朝堂纷争,军队建设,皇子后妃的废立,官员的任用……无一不拜坛问吉凶。莲华宫人在我朝的势力却如日中天。上至天潢贵胄,下至斗升小民,或真心或被迫,无不依附道家。郭公这一另类,其声如惊涛骇浪中的呼喊般渺小微弱。即便如此,罢官之后,老爷子的书案上亦常年摆着王仲任的《论衡》。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天地合气,万物自主,犹如夫妻合气,子自生矣。”家中子弟但凡识字伊始,须背《论衡》全篇,就连女儿也不许嫁给一心求道的郎子。因此,下元节这一日,郭家是从来不参与的。
郭老夫人不满家家张灯结彩,单自家一片萧条,到底还是让家奴搓了几碗小圆子分食给家中的子女,算是应景过节了。
郭秉直不信鬼神,不敬修仙道人,郭老夫人年纪已高,性淡薄,无所谓。底下的儿孙却并不满意。小儿辈就盼着“留福”吃吃,解解馋,家中的年轻娘子们也指望这一日街上走走逛逛,开开眼界。于是,郭家的小娘子们,这一日都找各种借口“回娘家”,没有婆家的,便跟着嫂嫂们“串门子”。郭秉直素来不管家中的事情,郭老夫人却是打闺阁出来的,哪里会不知道这些心思,遂张一只眼闭一只,也就默许了。
因此,下元这一日的傍晚,郭家能出门的都出门了。只郭家小郎君的新妇,赵氏实在是找不到借口出去。她不过嫁来月余,才回门归来,哪里就再有机会“回娘家”?正在她唉声叹气之时,郭家的姑奶奶,郭秉直的胞妹郭照推门进来。郭照年过四十,人生的白皙丰腴,团脸上一双笑目,最喜欢同小儿辈玩笑,赵氏亦对这个姑婆很是亲近。因此,才闲聊了几句,赵氏便开始同她倒苦水。郭照闻言咯咯一笑,将她手儿一拉,“我老人家觉少恰也睡不着,不若就一同出去逛逛。”
郭照早年曾被媛珍县君选为贴身侍婢,县君在世时极其宠信她,她对县君亦是忠心耿耿,因此终身侍奉县君,一直未嫁。媛珍县君逝世之后,郭照便回了郭家,大半时间都帮着郭老夫人管理家事,因为媛珍县君一生无所出,因此郭照小半年的时间要住到莲华山上媛珍县君当年的别院里去,帮县君打理别院,祭祀供奉的神君。郭秉直那些“天地合气”偏管不了他这个妹妹,郭照也懒得搭理他这个酸儒,兄妹俩倒是井水不犯河水,谁都不妨碍谁。
郭照在郭家来去自如,她既然说要陪着赵氏逛逛,那么便是真的了。赵氏坐在羊车上,一路兴奋的小脸通红,心里欢喜嘴上便如同摸了蜜糖一般,殷勤的“姑婆”长“姑婆”短。郭照从来跟着媛珍县君惯了,并不把自己当做中年人,尤其是见着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还是当年媛珍县君身边伶牙俐齿的小丫头,乐的宠爱这些花朵一般的女娃娃。她挑开车帘子,尽着赵氏往外瞧风光,一路介绍当年县君府里的盛事,惊的赵氏一会欢呼一会捂嘴。
街上又遇见了借口回娘家的妯娌,并已经出嫁的小姑。姐妹几个同行,一路欢声笑语,看灯游船,买吃食胭脂,好不畅快。赵氏一心惦记着莲花山上的法事,催着要去看。郭照将她手一攥,“那人挤人有什么好看的,过几日县君冥诞,那云翳仙师一准会到县君府邸去,你随我去看个够。”
女娘们一阵欢呼,争着抱住郭照的胳膊脖子,这个说:“姑婆儿,儿也想去”那个说:“姨奶奶,儿从未近眼瞧过仙师的模样”……郭照宠溺的挨个搂进怀里,“都去都去,老身说准了,你们都去。”又是一阵欢呼,郭照被几个小儿辈的拥在当中,车也不坐了,亲亲热热的就往那人最多,景最美,灯最耀的地方去了。
快到子时,众女还未尽兴。郭照打着哈欠,直说老迈不中用,要回去歇息。女娘们才依依不舍的散了,“回娘家”的自然还是回娘家去,只赵氏悻悻的跟着郭照,坐着羊车往郭家回。才走进巷子口,就看见郭家的一个家奴守在路口,见了郭照的车过来,远远的提着灯笼跑过来。原来郭秉直突然心血来潮,偏要今夜招儿孙论学,结果儿孙遍寻不见,儿媳闺女也均不见了。郭老爷子大发雷霆,正在屋子里踱来踱去的读《论衡》呢。赵氏吓的瑟瑟发抖,郭照打着哈欠,“就他事多。”将赵氏的手一拉,“莫要怕他,姑婆在,看他敢动你们。”
话虽如此说,郭照心中计较了一番,还是决定态度恭谨一些。吩咐不要从正门进去,免得郭秉直觉得她大摇大摆的
喜欢山有穴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