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体系的核心部分,就是旧日支配者(greatoldones)。它们是恐怖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结果却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它们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克苏鲁(cthulhu),它沉睡在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r'lyeh)。当繁星的位置正确之时,拉莱耶将从海底浮上,克苏鲁将醒来,为地球带来浩劫。
尽管克苏鲁非常著名,以至于整个神话体系都以它来命名,但它并不是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也不是故事的中心。占据这一系统中心位置的,是魔神之首阿撒托斯(azatep)则与人类世界接触得更加频繁,而且,和其它的旧日支配者相比,它更喜欢欺骗、诱惑人类。
宇宙诞生之初,只有阿撒托斯存在。从阿撒托斯生出了“黑暗”、“无名之雾”和“混沌”。
盲目痴愚的阿撒托斯最初生出的是“黑暗”,而“黑暗”产生出了“至高母神”莎布·尼古拉丝(h),她拥有很强的生育能力。有说法称,她生出了包括克苏鲁在内的几乎所有旧日支配者,乃至一切生命。“无名之雾”产生出了“门之钥”犹格·索托斯(yog-h),知晓一切的时间和空间,是银之门钥匙的存在。而“混沌”就是奈亚拉托提普,常被称为“信使”,嘲笑与矛盾的象征。经常使用的人类形态化身是一个皮肤黝黑,表情愉悦的瘦高男子,曾经在埃及受到崇拜,传说原子弹的发明就是他教给爱因斯坦的,目的是让人类更快的自我灭绝,完成“大清扫”的任务。
在的小说故事中,角色可能会因探究过深或通过一些机遇遭遇旧日支配者或是其他的宇宙种族,而他们的结果大多数是死亡和陷入疯狂。
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生前并未想过对他所创造的神话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在1933年4月27日写给j·f·摩顿的信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体系的一些基础性构想。而在他去世后,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对他的体系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这一称谓。
但本质上并非神话,而属于传说。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的故事和神化的英雄传说。传说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叙述。内容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由此可知虽然被翻译为神话,实际上应该属于传奇一类,应该是一种传说体系,而非神话体系。
该体系中的题材有一部分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神话传说的再诠释,如旧日支配者伊塔库亚取材于北美传说中的雪怪温迪戈(o)。
==================
“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
——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
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的共同主题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为什么你们要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刊登像洛夫克拉夫特的‘疯人山’那样的东西?难道你们真的困难到了如此地步,非登这种废话连篇的东西不可吗?……如果诸如此类的故事——像是两个人看着某个古代废墟中的石刻把自己吓个半死,或是什么人被连作者本人也描述不清的什么东西追逐着,或是谁叽叽咕咕地述说着诸如没有窗户的五维密室、约-梭托等等无可名状的恐惧,等等——就是未来的探险故事《诡丽幻谭》的构成的话,那就只能盼老天爷来援手科幻小说了。”
上面的内容摘自《诡丽幻谭》1936年7月号的读者来信专栏,信中提到的令人憎恶的对象当然就是该杂志在同一年里发表的两篇h·p·洛夫克拉夫特的“”中的一篇。对于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读者的反响并不都是消极的,但那些褒扬的评论还是被愤怒、困惑和绝望的大呼小叫淹没了。
20世纪30年代,美国杂志上的科幻小说大部分都是由雇佣文人炮制的情节加冒险的故事,他们不过是把懒散的某牧场改成了某星球,然后胡乱地套用同样的故事情节,用太空强盗取代了偷牛贼罢了。在1936年,那些热衷于科幻小说的人还只是习惯于跳上星际飞船,在比光速还快的驱动器上翻筋斗(别去想什么爱因斯坦的理论),把参宿四上的八脚怪炸个稀巴烂,他们无法理解洛夫克拉夫特苦心描绘的那种气氛,让他的两个勇猛无畏的探险家在南极荒原上,面对无与伦比的恐惧,喋喋不休地说着莫名其妙的话,发狂般地惊声尖叫。
洛夫克拉夫特的“神话”故事和史密斯博士及其同党所推崇的星战故事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而不仅仅是注重情节和注重气氛的差别。在当时那个年代,以太空探险为主题的许多代表人物,如e·e·史密斯、奈特·沙克涅和拉尔夫·米尔恩·法利,都是生于前一个世纪的人,那时的人们依然认为宇宙的运转是遵循着永恒不变的牛顿定律。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每个星球都是一颗恒星,当19世纪的天文学家将他们的分光镜瞄向太空时,他们得到了可靠的信息,确知那些星球上也有氢、氦、镁、钠以及其它元素,和我
喜欢以撒请大家收藏:(m.520dus.com),520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